如果你無法正常瀏覽郵件,請點擊這里
For the Newsletter in English,please click here
免費投稿及閱讀>>
《Automotive Innovation》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與斯普林格聯合出版并全球發行、反映汽車工程高學術水平和技術進展的國際性期刊。
本期《Automotive Innovation》通訊,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 編委風采:英國諾丁漢大學閆玉英教授介紹
2. 好文推薦:《Automotive Innovation》上關于輕量化、NVH、AMT控制技術等的5篇文章
3. China SAE近期動態:
   · 《世界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8》 正式出版
   · 英文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編委會北美會議成功舉辦
   · FISITA首屆世界汽車智能安全大會將在京舉辦
   · CICV2019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初步日程發布
   · 第十六屆汽車NVH控制技術國際研討會將在中國常州舉辦

閻玉英教授
英國諾丁漢大學熱流體工程首席教授,低碳汽車傳熱及制冷空調研究所所長,李達三熱流體首席教授及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興趣及專長
各種工業熱力系統及部件的強化傳熱及高效冷卻,低碳汽車熱管理,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熱管理,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復合冷卻,熱管理及優化,傳統及新能源汽車空調及冷卻系統的優化設計。
科研成果
閻教授長期從事單相及多相流體傳熱的研究,包括強化傳熱及高效冷卻技術的開發(如微通道流動沸騰及冷凝,熱管技術,撞擊流動冷卻,液膜冷卻,及擾流柱冷卻),以及靜電及電滲效應驅動流體傳熱等。在電動汽車領域,他帶領他的團隊研發了高效超薄熱管及其應用于鋰電池熱管理的技術,開發了用于IGBT一體化熱管理的具有相變傳熱功能的均熱板技術,以及正在開發的電動汽車高速電機噴霧冷卻及驅動系統一體化優化熱管理技術等。在低碳汽車研發方面,開發了尾氣余熱‘熱-電’發電減低油耗的技術,電動汽車熱泵空調的相關技術,及應用仿生學原理開發的防冰除霜的關鍵技術。閻教授的科學研究獲得了英國自然基金、皇家學會及皇家工程院,英國政府創新基金,歐盟及工業界(如西門子,GKN,Dynex, Thermaco, FAW, Geely等公司)的大力支持,近五年來獲得科研資助經費達7百萬英鎊。他是國際仿生學會的會士兼副秘書長,英國傳熱委員會委員,英國自然基金及歐盟科技委員會評審專家。他已成功指導36名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300多篇(期刊論文190多篇),被引用4300多次。他曾多次主持國際會議并擔任大會主席,而且是中國教育部獎勵的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技術展望
熱管理已經成為電動汽車及及其它新能源汽車能否成功發展的關鍵技術,還仍然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例如動力鋰電池,IGBT,以及電驅動系統的動態響應及一體化熱管理技術,電動汽車熱泵空調技術,等。這些不僅給汽車熱管理工程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而且給全球傳熱學術界帶來了新的機遇。以高效合理的熱管理為主導來進行電動及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將勢在必行。






內凹三角形蜂窩結構薄壁管碰撞優化設計
論文作者:馬芳武 · 趙穎 · 王國旺 · 吳量 · 蒲永鋒
基于結構剛度和能量吸收解耦的思想,本文提出一種新型內凹三角形填充管。其中,內凹三角形結構用來滿足部件的能量吸收需求,外部薄壁管滿足高剛度要求。本文首先建立了內凹三角形幾何參數與相對密度、等效彈性模量和能量吸收特性之間的理論模型,并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基于此,以單位體積吸能最大、相對密度最小為目標,采用NSGA-II方法,尋求內凹三角形最優結構參數。繼而,采用靜態拓撲優化方法,以最大軸向剛度和最大橫向剛度為目標,優化獲得具備最優剛度的薄壁管截面。為驗證所提出的優化方法,將內凹三角形填充管與正泊松比泡沫填充管、非填充傳統優化管和傳統方形截面管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結果表明,新型內凹三角形填充管在增強結構剛度的同時可提高吸能特性。與正泊松比材料相比,內凹三角形蜂窩在能量吸收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與正泊松比泡沫填充管相比,內凹三角形填充管在能量吸收方面提高了17.23%,碰撞力峰值降低了5.04%。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解耦設計方法在滿足多種性能要求方面具有優越性。
關鍵詞:薄壁管 · 內凹三角形蜂窩 · 多目標優化 · 能量吸收· 結構剛度
本文是本刊執行主編馬芳武教授團隊開展的研究,引用詞條如下:
Ma, F., Zhao, Y.,Wang, G., et al.: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in-Walled Tube Filled with Re-entrant Triangles Honeycombs. Automotive Innovation 2(1), 1-13 (2019)
閱讀全文>>






優化技術驅動的輕量化白車身設計
論文作者:歐賀國 · 湯曉東 · 肖介平 · 王元博 · 馬忠民
結構優化技術在輕量化汽車結構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一個白車身開發項目中,優化技術通過三個無縫集成的步驟應用到工程實踐中。通過采用驅動設計的方式,實現了比基礎設計減輕50.65公斤的創新白車身結構。首先,在考慮耐撞性、NVH和靜態剛度性能要求的同時,利用拓撲優化研究給定設計空間中材料的最優分布,并幫助提取主荷載路徑。第二步,基于優化技術和專家知識,對梁截面和搭接可行性進行有效設計。在這一步驟中,制造工藝專家對沖壓和連接可行性分析的深入參與顯著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對所創建的白車身草案3D 框架結構進行的靈敏度分析、形貌優化和料厚優化是完成初始設計的最后一步。最后對新設計的車身結構進行全載荷工況的仿真驗證,包括整車耐撞性分析、白車身模態頻率、車身懸置安裝點動剛度分析、白車身剛度和總成安裝點剛度分析。驗證結果表明,創新設計的白車身結構達到了性能目標,并比基礎設計減輕了13.3%。
關鍵詞:白車身設計 · 輕量化設計 · 結構優化 · 優化技術
本文是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越野車研究院歐賀國高級工程師其團隊開展的研究,引用詞條如下:
Ou, H., Tang, X., Xiao, J., et al.: Lightweight Body-In-White Design Driven by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utomotive Innovation 1(3), 255-262(2018)
閱讀全文>>






雙層微穿孔板結構簡化仿真方法研究
論文作者:陳彎 · 盧熾華 · 劉志恩 · 杜松澤
微穿孔板結構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噪聲控制,因此其噪聲預測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簡單的微穿孔板結構如微穿孔板吸聲結構的聲學性能可以通過解析計算方法來預測,然而對于復雜的微穿孔板結構,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性,同樣的解析計算方法不再適用。此外,微穿孔板上大量絲米級的穿孔也導致很難直接用數值計算的方法來預測微穿孔板結構的聲學性能。因此,本文研究了兩種不同的微穿孔板簡化仿真方法:傳遞導納法和等效流體法,以及這兩種方法在雙層微穿孔板結構上的應用?;谏鲜鰞煞N微穿孔板簡化仿真方法對兩個有著不同結構參數的微穿孔板消聲器的傳遞損失值分別進行了計算,并將預測結果與阻抗管測量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兩種微穿孔板簡化仿真方法均可以有效地預測雙層微穿孔板結構的聲學性能,并且基于傳遞導納法的預測更為準確。
關鍵詞:雙層微穿孔板結構 · 聲學仿真 · 傳遞導納 · 多孔材料 · 試驗驗證
本文是武漢理工大學盧熾華教授及其團隊開展的合作研究,引用詞條如下:
Chen, W., Lu, C., Liu, Z., et al.: Simplified Method of Simulating Double-Layer Micro-Perforated Panel Structure. Automotive Innovation 1(4), 374-380(2018)
閱讀全文>>






基于卷邊性能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
論文作者:路洪洲 · 張鈞萍 · 田妮 · 宋新麗· 馬鳴圖 · 路貴民
在報廢汽車鋁合金零部件循環再制造過程中,鐵雜質不可避免地將進入到循環再制造鋁合金中。本文探討了基于汽車車身及覆蓋件應用的、高鐵元素含量的循環再制造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開發和應用的可行性。循環再制造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具有成本低、輕量化的優勢,同時在材料制造工程耗能更少、汽車使用過程排放更低。通過優化不同的淬火速率和熱軋壓下率,研究了循環再制造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卷邊性能。相對低的鐵元素含量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0.1 wt% Fe 和0.3 wt% Fe)的卷邊因子值為2和3。鐵元素含量為0.5wt%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卷邊因子值為4和5,由于卷邊因子過高,因而不滿足汽車覆蓋件外板的使用要求。鐵元素含量為0.8wt%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卷邊因子值為3~5,卷邊因子依賴于淬火速率和熱軋壓下率。低的淬火速率(空氣淬火)和低熱軋壓下率(6道次熱軋)均可以提高高鐵元素含量的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卷邊性能,采用優化的工藝參數的鐵元素含量為0.8wt%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可以滿足汽車覆蓋件使用要求。本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源于報廢汽車鋁合金零部件循環再制造的低成本、環境友好型鋁合金汽車板的制造方法,同時表征了其卷邊性能。
關鍵詞:環境友好 · 輕量化 · 卷邊 · 鋁合金 · 汽車板 · 報廢汽車
本文是華東理工大學路貴民教授及其團隊開展的研究,引用詞條如下:
Lu, H., Zhang, J., Tian, N., et al.: Recycle-Friendly Aluminum Alloy Sheet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Based on Hemming, Automotive Innovation 1(1), 70-75(2018)
閱讀全文>>






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AMT降擋控制
論文作者:李鑫 · 呂吉冬 · 洪金龍 · 趙靖華 · 高炳釗 · 陳虹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通常采用同步器來完成換擋過程。然而,換擋過程中的動力中斷和較大的控制難度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尤其是在動力降擋過程中這兩個問題更為明顯。本文采用模型預測控制(MPC)方法來控制離合器在動力降擋過程中的離合器接合過程,以有效縮短動力中斷時間,提高降擋品質??刂坡赏茖н^程中顯式考慮了時域約束。最后通過兩種典型的重型卡車動力降擋工況的仿真實驗驗證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兩種工況下的仿真結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律能夠縮短AMT進行動力降擋時的動力中斷時間,減小換擋沖擊度,從而提高車輛整體駕駛品質。
關鍵詞: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 動力降擋 · 重型卡車 · 離合器 · 模型預測控制
本文是吉林大學高炳釗教授及其團隊開展的研究,引用詞條如下:
Li, X., Lyu, J., Hong, J. et al. MPC?Based Downshift Control of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s. Automotive Innovation 2(1): 55-63(2019)
閱讀全文>>

《世界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8》 正式出版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美國能源部、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韓國氫能促進局(H2 Korea)等機構,組織編寫的《世界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8》正式出版。此書介紹了世界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三個方面的發展動態,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和行動建議。
China SAE燃料電池工作部: lyj@sae-china.org


英文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編委會北美會議成功舉辦
2019年4月10日,《Automotive Innovation》編委會北美會議在美國底特律COBO Center成功舉辦,來自北美等地區的21名編委和專家參加會議。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張旭明副秘書長做開場歡迎詞,期刊執行主編馬芳武教授介紹了《Automotive Innovation》自2018年出刊以來主要工作和成果。與會編委和專家對期刊表現了密切的關注和關心,對期刊質量表示充分的認可。同時,也對期刊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包括期刊定位、聚焦的主要主題,如何鼓勵創新、如何提升影響力等等。
投稿及免費閱讀:http://www.springer.com/42154


FISITA首屆世界汽車智能安全大會將在京舉辦
由FISITA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共同組織的“FISITA首屆世界汽車智能安全大會”(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將于2019年5月29日(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19期間)在北京盛大舉行。
會議將圍繞智能安全標準和法規、測試與評價技術和智能安全架構三個議題展開。將邀請高質量的國際專家團隊參與,包括雷諾汽車CTO Ms. Nadine Leclair、雷諾資深專家Mr. Marc Pajon、寶馬中國整車研發副總裁Dr. Jan-Erik Müller、FISITA主席趙福全教授、汽標委總工程師王兆先生、江鈴汽車CTO黃少堂先生以及吉林大學王健教授等。
這是CICV2019同期重要的高端、國際化的技術會議,由李駿院士、趙福全教授親自促成并策劃,也是FISITA首次將技術交流大會落戶中國。
會議網站:http://www.fisita.com/events/isc


CICV2019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初步日程發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清華大學、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于2019年5月29-31日聯合舉辦“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19)”。年會將涵蓋汽車、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交通等領域將是新技術展示、產業融合與政策導向的信息交流平臺。會議初步日程已發布。
報名參會


2019年第十六屆汽車NVH控制技術國際研討會將在中國常州舉辦
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2019年第十六屆汽車NVH控制技術國際研討會,將于5月29-30日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辦。該會議從2005年至2018年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預計將吸引超過500人參會。
查看日程

Automotive Innovation
《Automotive Innovation》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本頂級國際英文期刊,在中國汽車學術界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它是中國與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自創刊伊始,期刊就以建設世界一流期刊為目標,邀請來自全球高H指數頂級汽車專家擔任編委,以SCI檢索期刊的高標準確保論文水平和出版質量,基于Springer平臺全球發行。截至現在,期刊已成功出刊5期,讀者已涉及72個國家和地區。期刊已得到FISITA、其它國家SAE組織、部分知名學者的認可。例如,同濟大學李理光、清華大學帥石金、北航徐向陽、吉林大學高振海、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Ferit Kü?ükay、加拿大滑鐵盧大學Amir Khajepour等教授及團隊,都已在期刊發表論文。所有發表的論文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體系內評優、評獎和申請項目,都視同SCI檢索。
主編
李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
趙福全,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2018-2020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
執行主編
馬芳武,吉林大學教授,FISITA副主席

免費投稿及閱讀
www.zhetao8.com
www.springer.com/42154

聯系方式: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谷慧思女士
Tel: +86-10-50950101
Email: ghs@sae-china.org
Sponsored
Co-operated with
全免费午夜一级毛片一级**